
养老压力制约养老金上涨水平养老金调整幅度的确定,需要考虑保障基本生活、分享发展成果、基金可负担三项原则。养老压力也制约着养老金上涨的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朱俊生分析,2016年之前的11年养老金连续上调10%,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养老保险基金在不少地方出现缺口,也与过去连续上调10%有关。
1990年罗默在《内生技术进步》中又提出了他的第二内生增长模型,即四要素三部门模型。该模型有三个基本前提或假定:第一,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第二,大部分的技术进步源于市场激励而致的有意识的投资行为,即技术是内生的。第三,创新能使知识成为商品。罗默特别强调知识商品的特殊性:使用上的非竞争性(nonrival)和占有上的部分排他性(partially excludable)。由此产生了两个重要结果:(1)使用上非竞争性的商品可以无限地累积增长;(2)不完全的排他性和不完全的独占性使知识可以产生溢出(spillover)效应,经济具有长期的收益递增性。
26岁的小姜像这样熬夜喝酒伤身体已经有十几年了。医生说,这次突发心肌梗死,也跟熬夜、喝酒、喝高糖碳酸饮料有直接关系。4月3日早上发病前,小姜先是4月1日跟朋友一起喝酒,醉得一塌糊涂;再是4月2日去网吧,打游戏玩了一个通宵,4月3日天亮后回到家喝了一瓶饮料,突然觉得胸闷、呕吐,当时他还以为是太累了,送女儿去上幼儿园后休息一下就好了。结果持续性胸闷、胸痛,让他坐卧不宁。妻子看他情况不对,赶快送往衢化医院。
二、主要经济思想与理论贡献罗默与诺德豪斯研究的主题共同指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一)罗默“内生增长理论”:知识、技术和创新是经济增长动力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马克思的两部门再生产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等均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但现代增长理论的起点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出现,索洛模型意味着现代增长理论的成熟。索洛模型提出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和技术水平决定经济增长,但是技术水平(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外生变量,该模型并未回答什么决定技术水平,即未能够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来源。与此同时,新古典增长理论始终无法解释两个现实问题。第一,各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问题。经济增长率的长期数据表明人均产出的增长是递增而非递减的,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建立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资本的边际产品增长率是趋于下降的,而技术是外生变量得不到解释。第二,不同国家人均收入存在的巨大差异问题。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从长期的发展看,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是可以与发达国家趋同的。但根据以往资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经过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末期经济增长理论的黄金时期,1970年代初期以来,有关增长理论的文章突然从西方各主要学术期刊上基本消失了。直到1980年代中期,以罗默(1986)、卢卡斯(1988)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摒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假设,提出了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全新的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张玲看来,“熊孩子”大都集中在幼儿园阶段到小学三四年级。“我个人认为‘熊孩子’的数量现在可能处于一个高峰。80后、90后曾被认为是小公主、小少爷比较多的一代,现在他们开始为人父母,可能也会延续自己父母宠溺孩子的做法。”张玲直言,“熊孩子”后面通常都有“熊家长”,“爱孩子没错,但以孩子为中心,甚至强迫周围人也以自己孩子为中心,这一定是错误的”。
对于手机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来说,通过整合数据源,真正地放大了数据利用渠道,从企业自身的需要和满足于社会责任的需要,使得长期被沉淀甚至浪费的数据源得到充分地利用,而且在数据全覆盖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社会服务机会。一些有能力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则可以利用这次数据整合进行深入研发,建立新型的社会公众服务和商业服务的数据信息平台。